李燕 官方网站

http://liyan.zxart.cn/

李燕

李燕

粉丝:11589

作品总数:17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李燕,1943年生于北京,字壮北,祖籍山东省高唐县。自幼在其父亲李苦禅大师教导下敬祖爱国,嗜好国学文艺。1958 年后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八年,故功底深厚。其书画远避指端末技之形式主义的幻术,系以大自然...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说说我们眼中的李燕先生

 

大学毕业后我们有幸来到李燕先生身边工作,与先生近距离接触,使我们这些“80后”有机会认识和理解一位传统文化人的品格、素质、学识和追求。

 

 

李燕 国画


李燕先生生于1943年,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的父亲李苦禅大师对他的影响极大。由于苦禅大师是伴随着近代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救国运动过来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因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敞开胸怀,革故鼎新。父亲教导他说:“中华文明是极博大的,只会画画是小道,因为比画高的是书法,比书画高的是中国的古典文学,比文学高的是音乐,尤其是‘无弦之琴’‘无声之乐’已近乎哲理,再高的是老、庄、禅、易、儒中参乎天、地、人三才的大道。

 

返回来看,如果有了书画之上的学问和修养,书画就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的书画自然就高了。”苦禅老人一直以孔夫子有关“君子不器”和“通学”“通才”的教育引导他。因此,李燕不是仅仅作画而画地为牢的。他几十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对国外的文化也多方关注。亦文亦画,亦执教亦演讲,于文、史、哲、宗教、民俗、戏曲、曲艺等等无不投缘。每日工作在他身边深感到,他是一位具有通学修养的通才。但他也经常告诉我们“通学”不是学术形象的装饰品,而是以报效国家为目的。

 

作为学者,他视野开阔与时偕行地学习和研究

 

李燕先生一直是在坚守中华文明传统的基础上,广泛而又清醒地吸收外国(不止西方)的科学、科技新领域以及文艺领域的新知识,他经常告诫我们要遵照《周易》“与时偕行,与时偕极”的思想,从各种新动态中抽出内核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从直接或间接的实践比较中,分辨修正获得的知识信息。

 

例如,2007年,他从当年7月3日某大国名校“最新”推出的解释宇宙生成的“前宇宙说”中,立即察出了荒谬。他以中华祖先有关“太素—太始”等千年经典为据而质疑道:“他认为当下的宇宙生于‘前宇宙’的‘一点’,那么‘前宇宙’又生于哪‘一点’呢?依此往前推只能替他造出个‘宇宙x前∞’的废话‘公式’,才可以‘穷尽’宇宙到‘底’生于何处。以正常逻辑推衍,我可以断言,这个所谓‘新宇宙生成说’等于什么也没说!”李燕先生更用老子说的“道可道非恒道”和爱因斯坦说的“没有永恒的科学理论”,驳斥了不少时人迷信的“能看到上帝的思想”的斯蒂芬。

 

霍金所要建立解释宇宙的“终级万有理论”,写出并发表了文章《大话宇宙与文明自尊》。而且推出了早已完成的国画《老子与爱因斯坦》,通幅题字即是一篇行书论文。

 

在我们看来,他的认识和思考远远地超出了绘画的范畴,并且始终保持着对新知识的关注与分析。

 

作为教师,他辛勤地传道授业解惑

 

李燕先生继承了父辈的执教风范,,他自1980年就主动开办了免费的大型国学普及讲座,每次都博得数百上千听众的热烈欢迎。他“一不坐,二不休”地无稿演讲,连续三四小时一贯到底,满场满座。我们在跟随录像时经常看到的是他被学生们簇拥着提问照像的热烈场面。学生们在学科小结和来信中这样写到:

 

“李先生的课是一门艺术,‘教’的艺术,没有图片,没有音乐,先生来一段曲艺、评书、京剧亮相,又加上肢体语言,栩栩如生,每每引来大家一阵阵掌声。”


 

李燕 国画


“李老师用一种与同学交流的方式授课,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并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汲取知识。……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李老师说的,做人要做到‘三平’:‘以一颗平常心干平常事,做平常人’。”

 

“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带着我们经历了一次快乐的艺术、国学之旅,轻松愉快,又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真正感到自己有很多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觉得这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我想,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对中国写意画的了解,更学到了一种做人的态度,对艺术的态度,这也是最珍贵的。不夸张地说,感觉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我不想喊什么口号,没有意义,从今天开始,换一种生活。”

 

“上了近十四年的学,从来没有哪一位老师能够如此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短短的几个小时,我似乎跟随着老师的语言,在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长河里漫游。曾经厌烦的戏曲、古文,还有禅学等等,在此时此刻都显得那么鲜活!

 

“师者,应该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先生这样的老师已经很少了。他明白中国教育现状的种种……”

 

“……我更喜欢听您讲国学,讲做人之道。现在缺少的就是做人,道德上面的教育和警示,这种状况让一批中国青年在人性上的缺失越来越严重,造成的后果也许一时看不出来,但我想这都是潜在的,也许不久以后表现出来了,再挽回就为时过晚了。”

 

“我们这一代学生的成长过程正是国外流行文化娱乐产业大量涌入中国的时候……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更热衷于国外的东西……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完全被西化了。记得曾看到一些资料,是关于某国对中国的政策,想要支配中国唯一的办法只有从精神层面瓦解中国人,从经济文化角度渗透到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同化他们的思想,才能征服中国。看到这样的资料心中愤怒不已……李老师一直强调我们不能忘本,要爱国,要学习中国国学……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才真正看重这个话题,重新审视自己。”

 

 

 李燕 国画


“李先生的课,至少是我在大学这两年来听得最有兴趣,而且是最让我不想听下课铃响的一门课了。听他的课,你绝对不会觉得累或者无聊,他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跟你侃四个小时,不带停止,不带重复,还经常旁征博引一些典故或小故事来增加他课程的趣味性,诗词歌赋是随口诵读,文言雅句已经成竹在胸。让你在被他灵言妙语逗得捂嘴的同时,又不得不钦佩他的文采之高,远超出我辈寻常学子所设计的知识范围。但他也经常跟我们说,他的国学知识比起他的父辈和他的老师们‘还差得很远很远’,只是那些人都已作古,而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又不能断,于是他只能‘厚’着脸皮站出来给我们这些‘未来的花朵’们灌输祖国文化的瑰宝。不知为什么,我听了,心里却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上过这么多选修课,第一次看到老师按时甚至延时下课,因为有些课,讲到无话可讲就早早、草草、‘了了’了。所以说,是上了李燕老师的课后,我才真正有了在大学课堂里的感觉。

 

作为政协委员,他直率建言献策,心系国计民生,力保人文环境

 

1999年3月李燕先生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与全国政协委员。他在荣任政协委员的十年之中,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国家建言献策。在我们整理他的提案时发现,其提案与发言之多,涉及社会问题之深度与广度,深感他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委员。例如:他提出的《首都人文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荣获“优秀提案”),率先提出了“人文环保”的新理念(曾刊于《光明日报》),他积极身体力行,呼吁保护北京古城,认为它是北京人文历史环境的宝贵且不可再生的载体,由此他被人们称为保护老北京的“四大铁杆”之一。此间他自费拍摄的《首都古建卫士》无偿提供于北京电视台播放,同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李燕先生认为:“自然环保不保必出天灾;天灾可防亦可治。人文环保不保,必出人祸;人祸潜伏期甚长,爆发点无常,后遗症极长,不可不早防,一旦失防,防不胜防”,实为发自肺腑之警句。


 

 李燕 国画

 

作为画家,他的作品以人为本,更具社会责任感

 

作为画家,他立足于苦禅大师教诲的“中华国学体系”与“中西合璧”思想,在艺术创作上纵横恣意,笔下珠玑,秉承传统文人画精髓的同时,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他很注意作品要以人为本,多方听取观众的反应。所以他的作品往往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内涵使人深思。李老师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能,注重兼收并蓄,不囿于一家一法,画风随画意而多变,却能各得其妙。

 

特别是他的历史人物画,犹如哲人细语,让人在历史的苍茫中体味到人生的空寞与悠远。李老师常说,国画家要秉承一个宗旨,就是你跳动着的心灵脉搏要与中华文化的脉搏一致,美术创作要有强烈的时代感。1997年7月,在一次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特殊联谊会上,他即兴创作了一幅8尺大画《大鹏图》,百余位到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画上签名留念。1999年底,《大鹏图》搭乘中国的第一艘试验载人飞船《神州一号》顺利升空,并安然返回地面,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件飞天凯旋的绘画,载入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作为文化使者,他热心推动台海两岸的文化交流

 

1998年,李燕有幸被推荐,加入大陆书画家代表团首访宝岛台湾省,在交流访问过程中,他以前人“出使四方,不辱国命”为宗旨,对台湾人士种种“即兴即席”之文化、艺术、宗教、礼仪等等课题应对如流。


 

 李燕 国画


“李燕老师作为文化名人的社会责任感还表现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上。李老师长期担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和书画家联谊委员会副主任,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组织下,以李燕老师为团长的访问团参访台湾。访问期间,访问团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文化古迹,李老师更是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诙谐的言语与台湾军政界、艺术界、宗教界和普通民众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交往以及增进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认同感做出了积极而独特的贡献。”(摘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刊物《统一论坛》2010年二期)

 

他对祖国传统文化勾沉补缺、不遗余力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治学方面他尤遵父亲“勾沉补缺”的教导,多年来他做了一些并无现实功利却被时间证明,是对中华文明有益的事情,略举数例可资见证。

 

(一)在长期不予正面全面评价、阐述“中华写意审美观”和“意象”文化传统的五六十年代,苦禅老人再三向李燕谈及要择机补此缺憾。“文革”刚刚结束,李燕就发表了《中国写意画浅论》。1980年陪同苦禅老人在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此期间,应香港大学之邀举办了有关写意美学和写意艺术的大型讲座,其论文《中国写意画浅论》发表于香港大学的学刊《学苑》。

 

(二)李燕先生作为《周易》学者,发现自古以来无人作《易经画传》,于是他决定补此缺漏。他先将《周易》今本与马王堆《帛易》等出土文本对照,调整出一个自觉更正确的《周易》文本,而后译为白话文,并配白描插图450幅,初由和平出版社出版。此书在海峡两岸多次再版,并由外文出版社选中,以英、法、德、西班牙文翻译出版,发行于四海。

 

 

 李燕 国画

 

(三)超前提出“科学与艺术”的课题并展开国际交流。“绘画科学”的概念,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早已提出,但语焉不详而且片面,用于绘画已有局限,难以扩展于艺术。“艺术与科学”的概念此后也见于名人著述之中,却亦无详释与实践察验。李燕先生则在课堂上明确提出“科学与艺术”之关系的课题和阐释,更于1989年应印度CCMB科研机构之邀,赴印度海德拉巴市与印度科学家进行了这个课题的探讨交流。回国后写出了论文《科学与艺术之我见》与《科学与艺术——一名中国画家学习心得笔记》发表,正面阐述了艺术中存在的科学规律。

 

(四)自费抢救非物质文化。北京曲艺是北京乃至中国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文革”文化浩劫,北京曲艺命悬一线。1994年李燕与夫人孙燕华拍摄成了十三集电视系列片《胡同古韵》,无偿提供BTV与CETV电视台播出,引起曲艺界的高度重视,评价为第一次用电视工具保存、弘扬了涵盖流行于京津地区的各曲种曲艺的电视系列片。

 

(五)在首发式上,人大王光英副委员长说“你们是走在前头了。”胡絜青老人说:“这是北京曲艺的复兴”。于是之说:“别瞧不起《胡同古韵》里这些艺术和艺人,当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于是之,他们是中国的莫里哀呀!”此片播出十多年后,其意义便愈加彰显,中国曲艺家协会聘李燕为曲协刊物《曲艺》的编委,北京曲协则授李燕以《北京曲艺杰出艺术家》荣誉奖,并聘请李燕与夫人孙燕华为北京曲协的艺术顾问。此期间李燕也成为第一位将曲艺元素纳入高等美术院校讲堂的教师。

 

缺如八十余载,重振金石艺术雄风。中华金石文明,发韧于商、周,历秦、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朝,已丰沛之至,遂于宋代形成了“金石学”。清代直至民初,则形成了金石学的鼎盛时期,影响于书画界,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为代表的巨匠。李苦禅承齐白石金石风骨,广罗金石拓本,历国难,几失几得……2010年李燕提出要重振中华金石艺术雄风,得到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鼎力支持,在该画院隆重举办了《苦禅金石缘》大展,将苦禅老人所藏的从先秦至唐宋的金石拓本,乃至古埃及石刻拓本成系列展出,更有苦禅老人相关的题跋手迹,以及他阅览过的有关金石学的古籍。王明明说“在我的印象里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展览”,是呀!这种展览至少断档八十多年了!在此期间,李燕发表的有关学术文章载于《艺术》学刊,另有《石头三国话曹家》分四期连载于《人民政协》报上。展览引起了观众的很大反响。

 

 

李燕 国画  


今年六月十五日,中南海紫光阁——在人们心目中庄重的圣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聘书授予李燕先生,此刻他强抑心中的激动,毕竟已年近69岁的一位文化人,能获此国家的殊荣,所泛起的心潮是无以言表的。然而李燕激动的心却渐渐平复下来。因为他晓得,为了不辜负国家赐予的殊荣,需要更加努力学习,勇猛精进。李燕先生觉得,“我又身临新的起点了。”